8月19日20点,对于所有工程师来说,都是一个特殊的时刻。
因为工业剧《庐山之歌》已经开播了。
很多工程师和他们的家人坐在电视机前,打开CCTV-1,关注重工业的发展,一起看中国工人无拘无束的电视剧。

《庐山之歌》由毛卫宁执导,杨尧、侯勇、焦俊艳、颖儿和夏德俊表演。
该剧围绕上世纪末老牌装备制造企业庐山重工展开。讲述了企业面临“重工业转向金融”、智慧大厦、来自国际巨头的恶性竞争等选择和困境,最终坚守主业,实现创新智慧,获得重生的故事。
影视剧时代,工业剧很常见,扰动不大。
但始终相信“央妈”的眼光和水平。央视产品一定是最好的产品。
《庐山之歌》第一集播出2集,平均收视率超过1%,仅次于央视播出8集的《玫瑰之战》。
我们知道,工业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,想要捕捉它,只会比它更难。
导演毛卫宁和编剧王成刚的不朽结合为《庐山之歌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毛卫宁导演功勋作品(李延年编导),口碑不错的王成刚最擅长主旋律剧本。写出了《山河有这么多美人》《战旗》等优秀作品。

《庐山之歌》剧组更加下了苦功,做了充分的实地调研和拍摄准备。主创团队在三个月的前期进行了三次巡演,收集素材整理了近百万字,并主演到工厂一线车间给工人传授技能。
作为取景地之一,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、何山智能等头部工程企业全力配合,合作拍摄。三一重工也以最高工业礼仪《庐山之歌》开始打call。
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,一部冲突性强、真实感强、艺术性和喜剧性都很强的工业剧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该剧既有现实主义的刻画,又有理想主义的浪漫,改变了人们对重工业的认识和刻板印象。
随着《庐山之歌》的开篇,激起了工程师们的热血和热情。看完戏,他们感触良多。
"最后,一部电视剧拍摄了我们在制造业的员工."
“有幸参加,收获满满!新时代和重工业的伟大赞歌”
“工程师对这些很有感觉。”
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等官媒刊登《庐山之歌》,并在网上支持。
其实庐山之歌就是中国重工业历史上的一个小缩影。和剧中的庐山重工一样,中国很多重工企业曾经辉煌过,濒临破产,被淘汰,重新开始...
在很多困难面前,总是那么多人。
他们迎难而上,打破垄断,坚持到底,自主创新,走出了中国工业的康庄大道。
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,“大国的重工业是国家的脸面。但国家之所以有面子,是因为有人做了里子。谁是席惟伦?2亿技术工人和5800万高技能人才。”
中国工人是无限的,他们的力量是无限的,中国工匠精神是坚定不移的。












